逗莎包

脑洞难产综合征兼懒癌晚期患者。

最近一年来的读书清单

相对而言,我在东北这近一年的时间里,读书数量比之前大三大四的时候要高很多【绝不是因为没人约所以只能在宿舍看书的缘故QvQ】,而且和之前基本靠图书馆不一样,这一年的书都是我自己买的,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真的是个穷人,好多书想看而买不起orz

有的书是之前就决定好要买的,有的是一时冲动,有的则是搂草打兔子顺便凑包邮的,有的看了喜欢,有的则无感。

 

1.金圣叹批评水浒传

金圣叹的大名早已是如雷贯耳,另外如果没有他的批注,估计也是看不下《水浒传》原著的╮( ̄▽ ̄”)╭ 而且就算是有金大大的高质量阅读弹幕陪伴,目前也只是看到了第五十四回,后面的也只能待以后慢慢补完了。

 

2.国祚密码

这个不用说,原来还专门写过评论,好书,值得一看。

 

3.大学生诗词写作教程

这本书是别人推荐的,其中讲到诗词技巧的部分确实不错,实用。只不过开头两章实在是满满的私货,这作者的三观和我实在是差得远,抛开这点,这书还是对得起“写作教程”这个标题的。

 

4.扪虱谈鬼录

这本书原本是作为写小说的资料集而买的,结果小说至今停留在脑洞阶段,新世界的大门却打开了。作者在这本书里详细地描绘了各种“鬼”的来历、特征、演变、背景等等,考据详实,通俗易懂,还不时有所感慨,非常适合无事时拿来翻一翻,也能作为相当有意思的谈资,十分推荐。

 

5.神话求原

同样是为了作为资料集而买的书,结果却被内容深深吸引和震撼。和《扪虱谈鬼录》这种文史小品不一样,这本书是正儿八经的论文集,甚至在讨论完先秦神话后最后还加了几个彩蛋,比如认为《高唐》《神女》二赋为汉武帝时期枚皋所做,《关雎》一诗所隐含的礼仪习俗,然鹅比起前面的正文这些彩蛋更让我印象深刻2333333333

看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醍醐灌顶,耳目一新,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形容词。凡是神话,必有原型,但是原型来自何处,又是如何从“原型”变为“神话”。要阐述清楚这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谓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精神最能在这本书里体现出,作者在中国的农业文明极为看重的天文历法这个大背景下,以此为基础对种种神话故事的原型和细节做考据与分析,尽管有些论点我也不是很赞同【比如龙的原型是树,因为我认同龙的原型是北极光】,但是基本都能做到逻辑自洽,有理有据,这就已经是非常难得了,何况还有很多观点非常有启发性,令我印象深刻的有西王母、颛顼与共工、河图洛书,还有息壤的考据。此外,对于诗经前六篇的解释也是令我拍案惊奇,尤其是解释为什么汉儒称赞《关雎》描写“后妃之德”。原本我也一直以为只是汉儒出于政治附会的需要故意扭曲的,然后我发现我还是图样图森破╮( ̄▽ ̄”)╭再一次深深体会到了为什么所有研究神话或者先秦历史的人提到汉代的时候,都要加一句“汉代去古未远”,这真的不仅仅是从朝代上来区分的,汉儒与后人之间的文化鸿沟确实是很深刻的,很多在他们看来天经地义的事对于后来人却是无法理解了。比如许慎说海,天池也,然而后面的人没一个能解释清楚海的原始意义为什么是天池╮( ̄▽ ̄”)╭ 

 

6.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

这本书还没看完,但是确实是满满的干货,四边四角的说法真的很形象。历史和地理真的不能分家。

 

7.易中天中华史--祖先

这不是一本严谨的学术书籍,而只是个人作品,不过写的确实很不错,有的地方虽然脑洞大开,但是也是有人类学民族学等等作依据的,只不过对于想看更多干货的我来讲,还是略微失望╮( ̄▽ ̄”)╭ 

 

8.秦汉魏晋史学探微

田余庆先生的大名自然也是仰慕已久,本来这是冲着其中的《论轮台诏》去的,结果被《说“张楚”》惊艳到,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老先生在《汉魏之际的青徐豪霸》里做的一条注释,京口江面宽度的历代演变,然后提到祖逖北伐时中流击楫该是多么悲壮苍凉的一幕,这个小细节,让我对这个历史事件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四十里江水茫茫,一下子画面感就出来了。

 

9.唐朝穿越指南+唐朝定居指南

看标题知一切,语言不错,轻松幽默,也很长知识。

 

10.《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研究

很棒的一本书。看这本书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中国”不是一个秦始皇就能建成的。结合后面看的书的观点,文化上的“中国”,观念上的“中国”以及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实体存在的“中国”,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形成过程。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制度的探索创新,都不是一句话就可以轻松概括。

这里有点让我震惊的地方在于,一贯宣言以德化民的儒生,最后竟是通过修订刑法“春秋决狱”的方式来达到教化百姓的目的,确实是没有想到。还有秦楚之间的文化矛盾,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是夸张,然而它二者之间就真的有那么深刻的文化鸿沟orz

 

11.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阎步克老师的代表作,从官僚体制的角度阐述华夏第一帝国的兴衰,满满的干货,有些冷不丁的吐槽也挺有意思的,比如魏晋风流那段←v←又比如表扬东汉职官进步的一个例子是没把给皇帝驾车的太仆也算作九卿2333333333

 

12.秦汉名物丛考

这是本资料集,考据秦汉时期各种饮食器物等等,尤其是前面食物相关部分,明明没有具体的描述,然鹅还是看饿了orz这个作者王子今也是个妙人,写了好多有趣的秦汉论文。

 

13.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

也是非常好看非常有料的一本书,从空间地理的角度看待中国历史,无论是区域文化多样性还是“核心与边缘”的划分,尤其是历代“核心区”概念的提出,非常有启发性,后面关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作用的分析,让我联想到许宏教授的《大都无城》,秦汉真的是一个各种意义上的分水岭啊╮( ̄▽ ̄”)╭ 

 

14.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

真·干货,看的时候差点噎死我QvQ,实际上是一本很详实的关于新石器时代中国考古的整理与汇编,各个文化圈的形成、各自所属的类型等等,都描述的非常详细,而且配有各种图表,最容易看的是最后“早期中国与古史传说”部分,将现有考古文化类型和历史上的炎黄五帝等等一一对应。这本书看完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不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它有源头,有发展,而且过程很漫长,也很艰难。

我统计了一下,从裴李岗文化向周边扩张开始到夏商崛起,中原地区的文化一共经历了三波兴衰,这么看的话,现在中原的情况也不算啥了,果然还是风物长宜放眼量。

 

15.满天星斗--苏秉琦论远古中国

苏老先生在中国考古界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他最早提出的“满天星斗”理论现在也已经被考古界所广泛接受了。这本书里他反复说一句话“黄河流域不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是它的熔炉”,这话即使现在说,目测也还有很多人不能接受,何况是在二三十年前╮( ̄▽ ̄”)╭或许正如那句话说的那样,是秦始皇给了我们这样一种错觉,以为中原才是根本,其实长城之外才是源头。 

 

16.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

许宏先生的“中国三部曲”之一,其中《最早的中国》在大三的时候看过,而这本书则是描绘了从陶寺文化衰落到二里头广域王权国家崛起的过程,虽然只是考古学的叙述,但是看到最后,却也真的产生了一种史诗般的感受。

我对中国上古史的兴趣日渐浓厚的原因是,感受到了正本清源的重要性,只有了解从哪儿来才能明白要到哪里去。

 

17.叫魂--1768中国妖术大恐慌

孔飞力先生的代表作,海外汉学家的视角总是和本土学者有所不同的。因为写作方式不同,所以这本书比起之前的那些历史书籍要生动有趣的多,甚至我觉得拿它拍个记录电影也不错,但是所反映的内容都是一样的深刻令人思考。


评论
热度 ( 34 )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逗莎包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