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莎包

脑洞难产综合征兼懒癌晚期患者。

最近一年来的读书清单续

1.蒋勋说文学

为了凑包邮买的,事实证明确实有些凑和,当然这是对我来讲,内容太浅白了些,如果是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来说还是挺不错的,可以作为一本极简版中国文学史看。这好像也是蒋勋系列书籍的特点吧,面向大众,很好读也挺容易忘╮( ̄▽ ̄”)╭

 

2.宋明理学十五讲

感觉需要回炉和拓展的一本书,而且感觉需要在草稿纸上画理论体系orz第一次看理学相关书籍,尤其是涉及到哲学相关,整个人都是蒙圈的,尤其是邵雍的部分,唯一的感受就是数学不好不要看他的理论orz和北宋五子等人的理论比起来,书里提到的八卦轶闻好像更吸引我,还有时不时就出现的对牟宗三和陈寅恪的吐槽←v←历史课本上把朱熹定义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其实本身没啥感觉,然后看到朱熹的理论体系时,顿时觉得比北宋五子舒服多了,虽然还是不明觉厉,但看起来就是比前五个要好很多,也许这就是大师的力量←v←

书的前言说,理学兴起的目的和现实需求就是为儒家生活方式构建哲学依据,别的我都没记住,除了这句话。然鹅这样看来,所谓儒学在现代的复兴好像没什么太大的指望了233333333333

 

3.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这本书的内容很驳杂,涉及疆域、环境、政区、农业、交通、军事、城市等各方面,而且也不像这个系列其他书一样很有课堂讲义的气息,它更像教科书,面孔严肃,不过想想历史地理这种东西本来也很难像文史类的科目那样衍生出多少奇闻异事个人感慨,一板一眼地叙述才是正经。

书挺好看,虽然有的地方会显得有些枯燥,但确实是一本很好的入门级科普读物。

 

4.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

    带我入“名家通识讲座书系”这个大坑的作品,大二的时候在图书馆看过一遍,现在自己买了再看。陈思和教授在前言所提倡的文本细读方法很受用,而且他的吐槽也非常有趣,尤其是说张爱玲的那部分←v←

其实我看这本书,感觉与其说这是在解读文学名篇,倒不如说是在剖析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们的内心,时代的共名与无名。

 

5.敦煌装饰图案

其实我本来是想看《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的,然鹅网上一搜就是好几百_(:зゝ∠)_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买这本只要五十块钱的了QAQ

话虽如此,书还是很精美的,封面主体是敦煌壁画最常用的石青色,页码的装饰也是取自敦煌壁画,很漂亮,也很有分量。

 

6.临高启明

在一堆学术流里冒出个网文好像不太正经,不过这部小说是真的好看,还记得临毕业前没日没夜地看了快一个多星期终于追到最新章。当时愿意看它主要还是冲着它“穿越说明书”的大名去的,其次就是耳闻它的创作模式很独特。现在要我从头再看一遍我是不愿意,六百多万字呢,不过有的精彩篇章还是重温过,个人比较喜欢澄迈大战、决战郑家以及发动机行动部分,喜欢的原因大概是从这些篇章开始,临高政权终于第一次展现出了它真正的力量,虽然它的各个方面无不是旧时空技术和体制的大杂烩,穿越者带领归化民建立起来的半吊子工业体系也是山寨的不能再山寨,但毕竟已经是进入工业社会了,即使山寨,即使粗糙,但却是无与伦比的生机勃勃。还有一些同人也很棒,尤其是《鸳鸯茶》和《江南烽火》,然鹅感觉几乎转不了正╮( ̄▽ ̄”)╭

虽然很多人抨击这部小说支线庞杂,人物太多而且很多都只打个酱油等等,但这并不影响它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本来这就是个群像小说,不过比起那些穿越者,归化民和土著的形象明显塑造的更好,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穿越者的主要作用是推动主线呢。

穿越小说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YY需要,《临高启明》再怎么技术流也不能掩盖这一点,但是在yy之外,更多地还是展示近现代工业的建立过程以及近现代社会的建设过程,甚至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明显的新中国社会改造的影子,时时刻刻不在提醒,我们所身处的这个物质丰富快捷便利的现代社会是何等的来之不易,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这也是它不同于其他网络小说的地方吧,它所展现确实更加丰富和深刻。

有时候入戏太深也会有困扰,比如之前看央视《航拍中国》海南篇,镜头里出现了临高角的时候,整个人都2333333了,弹幕也全部都是“为了元老院”、“文主席万寿无疆,马督公永远健康”之类的←v←

 

7.龙玉崇拜的起源与华夏北来说

这个专栏的文章是我玩知乎的最大动力,真·新世界的大门,几乎每一篇都是以“卧槽”开头然后以“好像真的是这么回事”结尾,已经没什么别的多讲了,反正我现在就是乖乖等更新不时把之前的文章再翻出来细细咀嚼~ o(* ̄▽ ̄*)o如果有生之年我能看到这个观点被证实,那就真·死而无憾。

    最有感触的地方在于,我们常常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但是我们文明最富有特征性的部分究竟从何而来却没有人能够说上一二,好像它们就是天上掉下来的一样理所当然。其实这个和《神话求原》带给我的震撼是一样的,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甚至粗暴阐述的东西一旦经过细致的考据推理之后,会变得那样迷人,也许这些观点都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但是它们的提出本身就意味着研究的一大进步,将来无论是被证实还是被证伪,都无愧于自身的光芒。

 这个专栏和《神话求原》所展示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中华文明本身是有一个更为深远宏大的文明背景的,在这个背景下所诞生的神话、文字、礼仪、风俗等等皆是由本而来,只不过是时代过于久远以及传播材料的限制,它们中的大部分都散佚殆尽,那流传下来的那一部分只不过是吉光片羽,能使我们一窥上古而已,但也正是如此才让研究和探讨变得如此富有魅力。

如果说还有什么别的,那就是我深刻地体会到,想要真正认识我们自身的文明,那就只有抛弃脑中原有的思维定势和意识形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去学习和探索,一切先验的论调都值得怀疑,一切简单粗暴的话语都应该摒弃,坦诚面对世界和历史本身的复杂多样。


评论
热度 ( 7 )

© 逗莎包 | Powered by LOFTER